根據我校啟動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制(修)工作要求,2017年12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調研小組以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質量情況為調研内容,完成了面向在校學生、專業教師、畢業校友和用人單位(或實習基地)等的調研工作,調研方式包括:走訪交流,問卷調查,電話調研,郵件交流等方式。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在校學生反饋情況
本次調研向學生發放問卷50份,回收問卷50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本次調研對象主要為測控14-17級在讀學生,各年級為10-15人。
對專業總學時,65%的學生認為總學時偏多,31%的學生認為總學時适中,4%的學生認為偏少。在課程安排是否均衡方面,60%的學生認為安排合理,40%的學生認為安排不合理。專業課程銜接方面,55%的同學認為課程銜接合理,45%的學生認為課程銜接不合理。此外,大部分學生認為大二下學期學習任務較重,有個别同學認為專業課程有部分内容重疊,且實踐課程偏少,理論課程偏多。
從統計結果來看,就公共基礎課的設置,90%的同學各位同學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中國近代史綱要》等課程開設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大學外語精讀》等外語課程、《大學計算機A》和《體育》等課程的設置較為滿意;教學效果較好的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外語精讀》等課程。
對于專業課設置,80%的學生認為專業設置合理,有同學認為:專業課偏理論、動手少;各學期專業課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對于實踐教學環節,60%的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内容有待進一步拓寬和豐富;對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65% 的學生認為實驗較多,25%的學生認為實驗一般,10%的學生認為實驗較少;對于專業課的教學效果,50%的學生認為本專業采用“案例教學”、“讨論式教學”的課程較少,55%的同學認為教學效果一般。
二、專業教師反饋情況
教師問卷總共發放紙質及電子問卷20份,問卷調研對象為機械工程系教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各類專業課程的任課教師。
從對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設置看,66%教師認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标明确但與市場需求不相符;就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55%的教師認為原培養方案基本合理,25%的教師認為需要部分調整,20%的老師認為需要大幅度調整及優化重組。
在課程設置方面,73%的教師認為在大一、大二需加入專業基礎課,從大二下半年開始,需加大主幹專業課程的教學,32%的老師認為本專業專業課應依據學生專業方向進一步凝練和精簡。有個别老師認為專業課有滞後問題。在具體實踐教學項目設計上,76%的教師認為本專業實踐教學開展不到位,主要原因是大綱沒有足夠的實驗課時,實驗設備不完善、實驗項目偏少;68%的老師認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較少,70%的老師認為實驗環節教學效果一般。81%的老師認為本專業采用案例教學、讨論式教學的課程較少,教學效果不好。
大部分專業教師認為進行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是在合作中的障礙較多。教師認為校企合作的主要障礙有: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投入、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或條件不具備,學校的政策激勵不到位。
就人才培養方面教師給出的建議和意見,主要包括:
1)專業課程需進一步優化、精簡和凝練,既注重專業基礎,又體現專業特色;
2)結合學校創建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應該增加教學環節中的實訓實習課時量,學校和學院層面應進一步加強和地方産業的溝通和聯系,為校企聯合育人創造條件,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數量和質量;
3)實驗教學中,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比例,緊密結合專業方向,提高實驗項目種類;
4)增加教師教學激勵制度,減少科研工作量考核,加大工程實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5)學校和學院層面出台嚴格的學生管理制度,營造更好學風。
三、用人單位反饋情況
本次對8家實習基地及相關企業做了走訪調查,并結合電話交流,調研結果總結如下:
1)學生質量評價
大部分企業普遍認為,本專業畢業後到該企業就業的大學生中,一部分願意從簡單工作做起,有想法,有耐心,但也有很多同學存在好高骛遠,不太踏實的情況。部分學生的專業知識還是比較欠缺,基本概念搞得不是很清楚,希望學校在課程設置上能夠緊密結合産業實際和生産實踐,優化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不夠強,自律心不夠。與本專業有實習合作的企業認為,大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比較好,責任心和工作能力都不錯。但在實習過程中也存在走馬觀花,學生不遵守紀律,影響企業既有安排計劃的情況。企業認為畢業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動手能力普遍較低,社會經驗缺乏,學生溝通能力還有待提高。
2)産學合作方面
由于企業用人需求較大,大部分企業願意與學校進行産學研合作,但合作方式和合作模式需進一步溝通,磨合。參訪企業表示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方案制定感興趣,但建立互信、穩固的長效機制,需要校企雙方進行大量的溝通和改進。
3)企業用人需求和瓶頸
參訪企業認為,本專業同學在企業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态度不夠積極,以及學生對自身成長定位的期待和現在工作之間産生的落差上。大部分同學認為生産企業辛苦,勞累,存在認為生産企業工作沒有前景的認識誤區,導緻企業留不住人,用不久人。72%的企業認為學校安排的時間與企業生産不太合拍,且時間短,無法短時期上手操作;38%的企業認為學校和企業之間沒有能夠有效合作,校企合作育人停留在學生實習層面,難以加深交流,校企聯系不緊密,定向培養人才模式非常缺乏。
四、畢業校友反饋情況
本次調研對象主要為近3年來材控專業畢業生25人。調研方式主要為電話、QQ交流、填寫郵件問卷等方式。畢業校友來自各行各業,大多在省内工作或在其他高校讀研。從對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設置看,61%的校友反饋方案總體學時适中,對課時平衡性持肯定态度為70%。對專業課程的設置持肯定态度的為68%,對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較低,為45%,說明實踐教學與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對專業教師的滿意度為86%。校友們認為需要加強的地方主要集中于實踐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需在2018版人才培養過程中予以重點關注。此外,校友們認為材控專業專業方向需要進一步明确和清晰,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要有更多的針對性和特色,所學課程存在多、散、難的問題,需更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訓練。
五、結論建議
此次面向教師、學生、校友、用人單位的調研總體反映了目前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為材控專業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參考,主要問題包括:
(1)專業定位和培養方向需要進一步聚焦和凝練,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既重基礎又能體現特色。現有專業知識内容與目前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偏差,與學生的期待存在一定距離;
(2)需要下大力氣改進實踐環節,拓寬實踐教學渠道,改善實踐教學設施,嚴把實踐教學質量。
(3)校企合作還不夠深化,老師和學生對生産實際認識不夠深刻,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
(4)營造本專業更好的學術氛圍和學習氛圍,增強教學質量監控。
3. 建議改進
(1)瞄準産業發展趨勢和技術發展趨勢,緊密結合地方産業定位和狀況,建立對學生有吸引力的、滿足産業需求的、能體現特色的材控專業方向。在清晰專業培養方向的基礎上,優化理論課程的專業課程,優化學時分配,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制定培養方案。目前的情況是,低年級公共基礎課與平台課學時過多任務較重,學生對專業了解度和認可度不夠,對專業興趣度較低。
(2)增加實踐環節學時學分,建議縮減部分公共基礎課與平台課的學時,進一步拓展實踐環節所占比例,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比重。豐富學生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内容和方式,改善學生實驗設備條件,設立有助于訓練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參與性較強的實踐環節和科研項目。
(3)加強校企全方位合作。促進專業教師和産業、和生産一線的聯系和交流,提高教師對生産實際的認識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建立制度柔性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幹定期為學生授課,拓展學生專業視野。
(4)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設置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及教學過程各環節,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