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v是學校規模最大的二級學院,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系、機械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電氣工程系、網絡工程系、軟件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車輛工程系、機器人工程系、大學計算機教研部、機電工程實驗中心、信息科學實驗中心。
現有教職員工近160人,專任教師114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4人,副高級職稱47人,專任教師博士占比達75%。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柔聘院士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德國“洪堡學者”1人、“居裡學者”1人、浙江省級特優人才1人,浙江省“錢江高級人才”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教學名師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6名、“南湖學者”特聘教授1人,嘉興市傑出人才1人,嘉興市精英引領計劃1人,嘉興市教育拔尖人才1人,嘉興學院勤慎青年學者4人,嘉興學院勤慎青年骨幹(原“百青”培養計劃)9人。
學院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網絡工程、軟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車輛工程、機器人工程、通信工程等10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建設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入選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省級普通本科高校新興特色專業和“十三五”高校特色專業。《數據結構》《液壓與氣壓傳動》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600餘人。現有與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江西理工大學、常州大學、太原科技大學等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近200人。
信息與通信工程為浙江省“十四五”一流學科(B類),機械工程為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學科(B類)。學院擁有浙江省醫學電子與數字健康重點實驗室、生命健康智能感知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浙江省嘉興光伏應用技術創新服務平台3個省級科研平台。現有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産教融合創新基地、浙江意動産教融合創新基地、浙江省“五個一批”智能産業産教融合平台、嘉興市智能裝備現代産業學院、南湖智能裝備産業創新中心、嘉興市智慧交通研究中心等省市級産教融合平台和學科創新平台。陸軍院士領銜的“感知通信計算一體化網絡及其在生命健康領域的應用”入選浙江省頂尖人才計劃;錢江高級人才左春柽教授領銜“柔性電子增材制造”研究團隊入選嘉興學院“尖峰計劃”;“嘉興市優勢産業機電一體化共性技術研發”“汽車零部件關鍵技術研究”獲嘉興市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稱号。現有先進制造技術、智能家居技術、移動機器人與智能技術、智慧交通等4個市重點實驗室,機電工程實驗中心、信息科學實驗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近年來,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50餘項,其中省重點研發項目3項。發表SCI期刊收錄論文2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近300件。
學院堅持黨建引領,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為指引,依托學科專業優勢,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創新平台,在嘉興市域建立了多個“一園一博”服務工作站,解決企業發展技術難題,推動校企共建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學院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質量,依托“教育部-ICT産教融合創新基地”,重構了基于“雲、管、端”的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了以“機電家園+機電樂園+地方産業園”三園聯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工程理論、工程實踐與專業人文精神相結合的“三能一體”人才。在30餘家企業建有校外實習基地,先後設有“雙飛”“晨人”“華特”“海盛”“衆恒”“羅爾思”“亞特”“斯達”等企業專項獎學金。學院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互聯網+”等創新創業競賽,先後獲得A類學科競賽國家級獎30餘項,省級獎110餘項。近年來,學生考研錄取率達14%以上,就業率達97%以上,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青睐。
國際化教育不斷增強,選派學生赴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韓國白石大學、韓國明知大學、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學院等國外大學遊學。有優秀學子考取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大學、美國東北大學、韓國順天鄉大學等高校留學深造。
面向未來,學院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紅船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一流目标謀篇布局,深化産教融合,圍繞“互聯網+健康” 和“互聯網+制造”兩大領域,凝練學科方向,優化專業布局,主動對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奮力譜寫學院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