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作準備,本專業做了大量的前期調研工作,主要采用調查問卷、電話互動、郵件等形式進行,其中以問卷形式為重點。調研對象包括在校學生、專業教師、畢業學生、校友調查、用人單位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等,下面歸納調查結果如下。
一、在校學生反饋情況
本次通過發放100份問卷,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在校學生進行調查問卷,根據全部收回的問卷來看,經分析得到如下信息:91%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總學時、總學分适中,9%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程學分較少,結構不夠豐富。87%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課程銜接合理,13%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課程銜接不合理。總體上,大部分同學認為需多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踐環節應改善。對全校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的設置情況如下表所示:
課程名稱 |
非常有必要開設 |
有必要開設 |
有必要,但 學時可減少 |
沒有必要開設 |
|
|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 |
30 |
40 |
30 |
0 |
|
大學英語 |
21 |
19 |
60 |
0 |
|
大學物理 |
21 |
18 |
60 |
9 |
|
計算機公共課 |
20 |
19 |
40 |
21 |
|
文獻檢索與利用 |
15 |
25 |
35 |
25 |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16 |
24 |
42 |
18 |
|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
10 |
10 |
30 |
50 |
|
大學公共選修課 |
10 |
10 |
60 |
20 |
|
二、 專業教師調查反饋信息分析
針對我校人才培養方案,50%的教師認為人才培養總體定位是合理,40%的教師認為人才培養總體定位是基本合,10%的教師認為人才培養總體定位是基本合理不合理。70%的教師認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标明确,與市場需求相符;20%的教師認為明确但不太相符;10%的教師認為不明确且不相符。針對課程設置,85%的教師認為在大一、大二需加入專業基礎課,從大二下半年開始,需加大主幹專業課程的教學,另外15%的老師,認為縮小專業課課時,增設其它專業課。
對全校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的設置情況如下表所示:
課程名稱 |
非常有必要開設 |
有必要開設 |
有必要,但學時可減少 |
沒有必要開設/應開設其他課程 |
|
|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 |
31 |
41 |
28 |
0 |
|
大學英語 |
18 |
17 |
65 |
0 |
|
大學物理 |
20 |
21 |
59 |
9 |
|
計算機公共課 |
16 |
16 |
38 |
30 |
|
文獻檢索與利用 |
10 |
28 |
30 |
32 |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15 |
25 |
40 |
20 |
|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
15 |
15 |
30 |
40 |
|
大學公共選修課 |
13 |
12 |
55 |
20 |
|
總結教師給出的相關建議如下:
1)立足于地方性應用型高校的定位,應該增加教學環節中的實訓實習課時量,加大實習環節的培養力度和内涵;
2)增加教師教學激勵制度,減少科研工作量考核,加大工程實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3)進一步減少大四上學期的課程任務,便于學生專注面試工作、考研和考證;
4)增加進廠實習機會,提高工程實踐動手能力;
三、畢業生調查反饋信息分析
對近五年年的畢業學生進行調查。畢業學生認為本專業培養方案中的總學時、總學分偏多的達到25%,适中50%,偏少的25%;.畢業學生認為各學期的課程相對平衡的達到25%,不平衡的達到的75%;認為學習任務較重的學年是第4學年,學習任務較輕的是第2、3學年。畢業學生認為本專業的課程銜接合理的65%,不合理的35%;畢業學生認為本專業的“專業課”設置合理的達75% ;不合理的25%;畢業學生認為本專業的專業課實踐教學開展得到位的40%,不到位60%。
根據學院問卷,綜合各畢業生的反饋結果,畢業生建議如下:
1)加強實習環節投入;
2)增加個性化培養環節
3)專業課太理論化了,可以多結合企業的實際應用來引導學生理解;
4)減少公共課,增加專業課和實踐環節學時。
四、實習基地調查反饋信息分析
本次用人單位和實踐教學基地做了問卷調查,并結合電話咨詢,反饋的信息綜合如下:
1) 大多數被調查企業與機電學院有過多次生産實習或認識實習的合作,包括學生實習環節上,每年都提供學生實習的機會,并表示願意在以後的培養環節中,配合、支持學校的實踐培養環節,一如既往地提供實習平台和機會;
2) 90%企業認為我校學生在工作态度積極主動和有責任心方面滿意,在具溝通交流和管理才能有待改進;
3)80%企業認為大學期間應該強化愛崗敬業的職業精、創新精和神團隊合作精神;
4)90%企業認為我校學生在業務能力方面亟待加強的是外語水平和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和領會意圖的能力。
5)90%企業願意與我校合作開展人才培養,提供的支持可以包括為師生提供實習崗位、提供企業指導教師和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與培養過程;
6)90%企業認為影響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和障礙是教師和學生的時間不連續,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五、總結與建議
通過以上調查将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較好地結合了工程應用實踐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大綱基本相符。
(2)實踐環節平台基本滿足工程實習實訓需要,但有些實踐環節由于主觀和客觀原因,質量一般,需加強實踐環節的投入,包括教師精力和學校财力。
(3)畢業設計内容及過程基本上反應了專業知識體系架構,達到培養目的。但由于學生大四課程任務重,學生忙于找工作和考研等原因,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應進一步監控畢業設計質量。
(4)課程體系需要進一步調整,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來設置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及教學過程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