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校啟動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制(修)工作要求,為了更好的完成對新版大綱的修訂工作,本專業組織專門的調研工作組,針對目前培養方案的内容和培養情況進行調研,主要對象為在校學生、在校教師、用人單位和畢業校友,主要調研方式為:問卷調查、電話回訪、QQ訪談以及郵件咨詢等。現将調研結果彙總如下。
一、在校學生調研結果
本次調研總共發放調研問卷100份并全部收回,主要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4-2016級在校學生,其中14級40人,15級40人,16級20人。根據調研結果其中的總學時調研反饋情況和各課程安排調研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1總學時調研反饋情況 圖2 各課程安排調研結果
由上圖可見其中83%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總學時适中,12%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總學時較多,5%的學生認為總學時較少;而87%的學生認為各學期的課程安排相對平衡,13%的學生認為各學期課程安排需要調整。對于造成課程安排不協調的調查問題中,學生認為學業任務較重的學期主要集中在大二下和大三上學期;其他一些問題中,例如在專業課銜接方面,86%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專業課銜接合理,14%的學生認為不合理,主要問題包括:有些課程的内容有重複;有些專業課和基礎課的順序安排不合理;某些專業課課時少導緻不能深入理解等。
對于公共課而言,調研結果顯示,93%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計算機公共課》和《高等數學》等課程非常有必要開設;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中國近代史綱要》等課程89%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設,其中部分學生認為可适當減少開設學時。85%的學生對《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等教學效果表示滿意。
調研結果顯示,87%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專業課設置合理,13%的學生認為不合理,需要适當調整課程開設順序等。75%的學生認為本專業實踐課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較多,但教學效果一般。78%的學生認為應增加“案例教學”、“讨論式教學”課程内容。
二、在校教師調研結果
本次調研針對電子信息專業各課程的任課教師,發放問卷20份并全部收回,其中人才培養總體定位調研結果和人才培養目标調研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3 人才培養總體定位調研結果 圖4 人才培養目标調研結果
調研結果顯示,對于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總體定位而言,70%的老師認為合理,20%的老師認為基本合理,10%的老師認為不夠合理。對于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标,60%的老師認為明确且與市場需求相符,35%的老師認為明确但與市場需要不太相符,5%的老師認為不太明确且不太相符。對于達成培養目标的課程設置80%的老師認為本專業的主幹課程設置合理,各學期的課程分配相對平衡,課程銜接合理。75%的老師認為本專業的實踐課開展到位,部分老師認為部分實踐教學方向不明顯,學生不知實踐的目的和意義。
調研結果表明,90%的專業教師認為進行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是在合作中的障礙較多。教師認為校企合作的主要障礙有:教師工作太忙,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投入、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學校的政策激勵不到位等。
三、用人企業調研結果
對于本專業用人企業主要采取電話溝通和郵件咨詢等方式進行調研,主要針對電子信息産業相關的20個企業。調查結果表明,由于現在信息産業的發展和鼓勵政策,絕大部分企業對電子信息行業的畢業生有強烈的需求,希望能得到學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的支持。
(1)整體質量評價。根據調查結果,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學生給與了較高評價,特别對于一些動手能力強,參加過智能車和電子競賽的學生有着強烈的需求。對于整體學生的工作态度、責任心、業務能力等方面也給予了肯定,但也指出了一定的問題。具體為:部分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紮實,綜合素質不高、社會經驗缺乏等問題。
(2)企業認為,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有一定脫節,普通的畢業生到企業後不能立即參與到崗位工作中,且專業培養方向不具體,應建設專業特色。企業要求學校鼓勵參加電子設計大賽、智能車大賽,來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理論和實際動手相結合的能力。
(3)企業合作反饋。調研結果表明,80%的企業願意與我校開展人才合作,包括實習生實習崗位、提供企業指導教師、一定經費支持等。但企業也反映了一下影響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和障礙,主要有學生的積極性有待提高,老師和學生的時間不連續,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學校政策缺乏一定的支持等。
四、畢業校友調研結果
本次對已畢業的校友采取QQ咨詢、電話訪談和郵箱問卷等形式進行調研,共100人,主要為電信專業11-13級畢業校友,主要從事電子信息行業或在各個高校進行讀研。
調研結果表明,83%的校友認為本專業的整體方案學時适中,各學期課程相對平衡,75%的校友認為專業課銜接合理,部分校友認為存在課程安排順序不合理的問題。在專業課設置方面,85%的校友認為合理,部分校友認為存在專業特色不明顯,專業方向不清楚等問題。畢業校友對教師的滿意度普遍較好。在實踐課教學方面,71%的校友認為應加強實踐課動手能力的培養,多采用“案例教學”、“讨論式教學”的教學方式。對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校友提出應該進一步加強本專業學生在口頭表達能力、在計算機應用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整合專業課程内容,合理安排課程結構;鼓勵學生參加電子競賽等動手能力的比賽活動。
五、總結
本次調研針對在校學生、專業教師、用人企業以及畢業校友進行展開,調研對象全面、範圍廣,調研結果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8版人次培養方案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根據調研結果主要建議與意見為:
(1)專業建設特色不是很明顯,根據電子信息系相關老師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特别王斌老師作為智能家居國家标準的起草發起人,智能家居産業聯盟技術組組長的優勢,應依靠智能家居标準建設智能家居特色,編寫特色教材,引導學生進行實際工作能力的鍛煉。
(2)專業建設整體計劃挺好,但與實際結合的效果不佳,學生動手能力得不到較大的提高,應注重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
(3)學生的整體積極性不高,應加大實踐教學體系中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力
(4)公共基礎課在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專業課的學習對将來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能力直接反映了本科四年的學習情況,反映了學生的培養質量。然而近幾年都是壓縮專業課的學時數,在四年學制不變的情況下,可否将公共基礎可的一部分學時改為學生進行網絡自學,這樣即能夠保證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又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專業課實踐動手能力的培訓。
(5)應注重校企結合的實際培養模式,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