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工作

當前位置 :  網站首頁 > 黨群工作 > 正文

我為企業解難題之智能系統集成技術的應用——車輛工程系黨支部“三為”實踐活動案例

來源 :       作者 :      時間 : 2021-12-01    點擊數:181  打印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嘉興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尚濤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全方位多領域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基層減負擔”專題實踐活動,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尚濤教授科研團隊将黨史學習教育同服務嘉興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嘉興市産學研協同創新有效促進嘉興市“政、産、學、研”的深度融合,切實履行“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導向,為科創中國作出實際貢獻。

一、為企業解難題之“技術升級”

打磨是鑄造生産線上的必須工序。由于目前市場上缺乏相關機械設備,大部分鑄造企業依舊采用人工打磨,該過程産生的粉塵、噪音等污染,給工人健康和人身安全帶來較大隐患,也存在生産效率低、廢品率高等問題。招工難、環保壓力大等問題倒逼鑄造企業産生打磨車間機械化、智能化改造的迫切需求,也是宏豐公司鑄造車間生産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

尚濤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本市大部分鑄造企業在工廠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方面具有很大技術對接空間。随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成立由尚濤教授領銜的打磨機器人研發團隊,在2018年11月,嘉興學院和嘉興宏豐公司聯合開發的首台鑄件打磨機器人在宏豐公司機械車間裝機調試成功,投入試生産。


該型自動打磨機器人實現了鑄件高可靠、低成本和高柔性智能化打磨,可代替6個人工,産品合格率大幅度提升,僅在人工方面就節約成本50萬/台/年,總體産值貢獻巨大。

自動打磨機器人的研發成功,極大改善了工作環境,提升了我國在該類設備的智能制造水平,縮短了同國際同類技術先進水平的差距。顯示出本地企業和本地高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共赢發展的巨大優勢和價值。

團隊已完成了“油泵自動組裝系統”、“冰壓機泵體智能生産線”、“加濕器殼體自動組裝線”、“機器人智能焊接系統”等多個項目,助推了本地企業轉型升級、數字化改造,在“畝均産值”考核方面為企業解決了難題。現在該團隊正在為“巨石集團”、“億力集團”研發智能化專用設備。

二、為企業解難題之“培育人才”

目前,嘉興市内大部分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實力弱,資金、人才和高端技術匮乏,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少,對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産業、高新技術項目,心有餘而力不足。與此同時,長期以來我國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創新力量自成體系、分散重複、效率不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脫節。

在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與成長計劃部署上仍屬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智能制造未來的長遠發展,也成為嘉興市智能制造産業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尚濤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探索了“産業引導育人,人才反哺産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宏豐機械有限公司建設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和技能型員工培訓基地,面向嘉興本地企業實際需求精準培養人才,拓寬人才來源,提高人才使用效率,解決嘉興市智能制造産業快速發展面臨的人才困境。

三、為企業解難題之“創造商機”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國内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市場需求不足。尚濤教授帶領科研團隊通過調研摸排,梳理企業需求,聯合中國力學學會流體控制工程專業委員會、嘉興市科協、嘉興學院促成了“嘉興光機電液智能裝備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的成立。該聯盟聚焦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難題,積極謀劃體制機制創新,優化資源整合配置,建設産學研聯合創新平台,有效服務嘉興液壓和智能制造裝備産業的發展。

為進一步加強與嘉興市地方企業的校企合作,搭建了高層次人才項目對接平台,提升了機電行業智能系統集成工程師創新能力,延伸産業鍊條,促進了裝備制造業及關聯企業智能裝備産業的創新與發展。通過深化産學研合作,加快成果轉化,使合作企業的市場競争力和産能活力大為提升,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精密機械、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優質項目,實現了更高質量發展。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廣穹路899号(314001)  電話/傳真:0573-83647564  E-mail:jdxy@mail.zjxu.edu.cn

Copyright@伟德bv - 伟德官网下app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浙ICP備12033620号-2  浙公網安備 33049802000391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