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材控192班孫嘉肖以第一通訊單位、第一作者在材料學頂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中科院一區,WOS 一區)發表了題為《Extrusion-based 3D printing of fully dense zirconia ceramics for dental restorations》的論文,通訊作者為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師謝寶軍博士。
3D打印技術也被稱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術,被認為是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标志。聚合物和金屬材料的3D打印目前應用技術比較成熟,而陶瓷材料由于熔點高,硬而脆等特性存在很多應用難點,一直沒法進入産業化階段。目前通常認為陶瓷材料無法通過直寫型(DIW)3D打印技術獲得完全緻密化,高斷裂強度,以及複雜形狀的産品。針對于此,謝寶軍研究團隊配制了具有特殊流變學的氧化锆陶瓷水性凝膠膠體(Aqueous Colloidal Gel)材料,并利用高精度的偏心螺杆打印頭,制作了氧化锆全瓷牙冠樣品。通過對工藝的優化,研究團隊首次通過直寫型3D打印獲得了相對密度99.3%、彎曲強度1010MPa、硬度15.9GPa、成型精度150微米的陶瓷産品。深入的研究發現:陶瓷的緻密化和斷裂強度與3D打印成型過程中的材料流動性,均勻性以及環境因素有很大的關聯性,通過有效控制成型過程中的臨界缺陷尺寸和微裂紋分布,3D打印陶瓷可以獲得與傳統成型方法媲美的機械性能。該工作提供了3D打印陶瓷獲得完全緻密化、高斷裂強度、和高精度成型的指導方針,将推動未來3D打印陶瓷的實用化和産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