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22版)
(專業代碼:080901)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旨在培養适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計算機學科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能夠在計算機應用相關領域從事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運維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畢業五年左右應達到如下目标:
目标1:能夠綜合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學的原理和計算機專業知識獨立或協作對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和設計優化解決方案,并能勝任移動應用開發、智能物聯網開發、Web應用開發等工作,在相應職場具有一定的競争能力。
目标2:具有計算機工程項目管理能力,能夠針對實際應用領域中的複雜工程問題,協調确定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具有團隊協作精神,能夠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發揮專業優勢和作用。
目标3:具有較高人文、科學素養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身心健康;在工作中能夠綜合考慮法律、倫理、文化等社會環境因素對計算機工程實踐的影響。
目标4:能跟蹤計算機領域的前沿技術,具備創新精神、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國際化視野,能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保持自己的職業競争力。
二、畢業要求
學生畢業時需達到以下要求:
1.工程知識:具有必要的數學和自然科學基礎,工程知識和計算機專業知識,并能夠利用相關知識解決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基于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開發計算機應用領域,特别是移動或智能物聯網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與開發滿足特定用戶需求的計算機軟硬件模塊或系統,并在設計與開發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包括計算機科學在内的科學原理,并采用相應科學方法對計算機應用領域,特别是移動或智能物聯網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了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能夠評價計算機應用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對環境保護、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健康的體魄,具有正确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正确的審美觀,能夠承受計算機行業的工作壓力,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以及服務意識,能夠在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工程應用中遵守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職責。
9.個人和團隊:擁有團隊協作精神,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領域專家、技術專家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能夠使用多種形式準确陳述觀點、回應質疑,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熟悉計算機工程項目開發的基本流程,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掌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計算機及相關技術最新資料的基本方法。能夠持續學習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以适應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
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标的支撐關系具體見表1所示,畢業要求對應的指點分解内容如表2所示。
表1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标的支撐關系表
 培養目标 畢業要求 |
能夠綜合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學的原理和計算機專業知識獨立或協作對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和設計優化解決方案,并能勝任移動應用開發、智能物聯網開發、Web應用開發等工作,在智聯網應用領域具有一定的職場競争力。 |
具有項目管理能力,能夠針對實際應用領域中的複雜工程問題,協調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具有團隊協作精神,能夠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發揮專業優勢和作用。 |
具有較高人文、科學素養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身心健康;在工作中能夠綜合考慮法律、倫理、文化等社會環境因素對計算機工程實踐的影響。 |
能跟蹤計算機領域的前沿技術,具備創新精神、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國際化視野,能不斷學習和适應發展,保持自己的職業競争力。 |
1、工程知識 |
√ |
|
|
|
2、問題分析 |
√ |
|
|
|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 |
√ |
|
|
|
4、研究 |
√ |
|
|
|
5、使用現代工具 |
√ |
|
|
|
6、工程與社會 |
|
|
√ |
|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
|
|
√ |
|
8、職業規範 |
|
|
√ |
|
9、個人和團隊 |
|
√ |
|
|
10、溝通 |
|
√ |
|
|
11、項目管理 |
|
√ |
|
|
12、終身學習 |
|
|
|
√ |
表2畢業要求的指标點分解
畢業要求 |
指标分解 |
實現途徑 |
1.工程知識:具有必要的數學和自然科學基礎,工程知識和計算機專業知識,并能夠利用相關知識解決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 |
1.1能夠使用數學、自然科學和計算機工程中的專業語言工具對計算機應用領域中的工程問題進行表述。 |
高等數學BI-BII、大學物理C1-C2、線性代數B、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
1.2能夠對具體的計算機應用相關的工程問題進行建模與求解,保證模型的準确性,滿足工程計算的實際要求。 |
高等數學BI-BII、大學物理實驗C1-C2、離散數學、統計建模 |
1.3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計算機工程中的基礎知識和數學模型方法對計算機專業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推演與分析。 |
概率統計B、大學物理C1-C2、大學物理實驗C1-C2、數據結構、數值分析 |
1.4能夠運用數學、自然科學、計算機工程中的知識和原理,對計算機專業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比較與綜合。 |
編譯原理、概率統計B、數字邏輯、軟件工程、計算機組成原理 |
2.問題分析:能夠基于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
2.1能夠運用計算機科學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計算機應用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用戶需求,識别和判斷其關鍵環節和關鍵參數。 |
Web程序設計、移動應用開發、數據庫原理及應用、數字邏輯、離散數學 |
2.2能夠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正确表達所分析的計算機應用領域複雜工程問題。 |
高等數學BI-BII、線性代數B、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數值分析 |
2.3能夠認識到解決問題有多種方案,具備利用多種資源開展文獻檢索及分析以尋求可替代的解決方案的能力。 |
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Web前端技術、統計建模、畢業設計(論文) |
2.4能夠在識别、表達、分析的基礎上再結合相關文獻研究,分析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合理推出有效結論。 |
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原理及應用、智能物聯應用開發、Web程序設計課程設計、編譯原理 |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開發計算機應用領域,特别是移動或智能物聯網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與開發滿足特定用戶需求的計算機軟硬件模塊或系統,并在設計與開發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環境等因素。 |
3.1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系統開發全流程的基本設計方法和技術,能夠針對特定需求,完成系統模塊的設計與開發。 |
數據結構、Java語言程序設計、Web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課程設計、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嵌入式系統 |
3.2能夠在計算機軟件設計與硬件集成過程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完成系統設計與開發,并體現創新意識。 |
智能物聯應用開發實驗、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移動應用開發、嵌入式系統、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設計 |
3.3能夠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設計與開發的各環節中,考慮多方面、多層次因素的影響,如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
移動應用開發綜合實訓、智能應用開發綜合實訓、畢業設計(論文)計算機網絡、移動應用開發實驗、《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 |
4.研究:能夠基于包括計算機科學在内的科學原理,并采用相應科學方法對計算機應用領域,特别是移動或智能物聯網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
4.1能夠針對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關鍵因素,基于計算機科學原理,設計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 |
Java語言程序設計、智能物聯應用開發、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嵌入式系統、離散數學、移動應用開發實驗 |
4.2選用、搭建或開發軟硬件實驗環境,設計實驗測試用例并實施,記錄和整理實驗結果。 |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設計、Web前端技術實驗、智能物聯應用開發實驗、數字邏輯 |
4.3能夠針對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測試結果,采用定量與定性方法進行分析和解釋,并對多個子問題進行關聯分析,找出沖突點并進行平衡、優化,最後通過實驗數據分析、信息綜合等手段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
嵌入式系統實驗、移動應用開發綜合實訓、畢業設計(論文)、編譯原理、數據結構課程設計 |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計算機應用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
5.1在複雜計算機應用工程問題的分析、計算與設計時,能夠知曉所需的專業儀器、信息技術、基本工具和模拟軟件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并根據應用場合合理選擇恰當的儀器、技術和相關工具。 |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原理、Web前端技術、智能物聯應用開發實驗 |
5.2能夠開發或選用滿足特定需求的現代工具,并能夠運用集成開發環境進行模拟、預測和分析,理解其使用要求、運用範圍和局限性。 |
移動應用開發、Web前端技術實驗、Web程序設計、嵌入式系統實驗、操作系統原理及應用、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
6.1知曉計算機應用領域相關的技術标準、知識産權、産業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 |
知識産權申請與保護、“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畢業實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創新教育實踐 |
6.2能夠分析和評價計算機應用領域複雜工程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了解應承擔的責任。 |
思想道德與法治、軟件項目管理(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操作系統原理及應用 |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了解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能夠評價計算機應用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對環境保護、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
7.1理解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内涵和意義,了解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能夠正确認識針對複雜工程問題的專業工程實踐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
思想道德與法治、形勢與政策、畢業實習、Web前端技術實驗、工程經濟學(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7.2能針對實際複雜工程問題,評價其資源利用率、評價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
畢業設計(論文)、智能應用開發綜合實訓、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紅船精神與時代價值、Java語言程序設計 |
8.職業規範: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健康的體魄,具有正确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正确的審美觀,能夠承受計算機行業的工作壓力,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以及服務意識,能夠在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工程應用中遵守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職責。 |
8.1了解中國國情,深入理解紅船精神與時代價值,具有正确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
紅船精神與時代價值、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專業導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藝術類通識課 |
8.2理解誠實公正、誠信守則的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并能在工程實踐中自覺遵守。 |
創業基礎、紅船精神青春實踐、畢業設計(論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與法治 |
8.3加強體育鍛煉,擁有健康的體魄,培養善于動手實踐、願意出力流汗的精神,具有正确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知道如何認識、欣賞美,具有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正确的審美觀。 |
體育(I-IV)、體能訓練(I-II)、勞動教育(公益服務)1-2、第二課堂、藝術類通識課、軍事訓練 |
8.4理解工程師對公衆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的社會責任,并在實踐中自覺履行。 |
勞動教育(公益服務)1-2、創業基礎、畢業實習、體育(I-IV)、《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體能訓練(I-II)、國家安全教育 |
9.個人和團隊:擁有團隊協作精神,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
9.1能在多學科背景的團隊中協作開展工作,能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與團隊成員合作共事,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
智能應用開發綜合實訓、移動應用開發綜合實訓、數據結構課程設計、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1-2 |
9.2能夠在團隊中承擔好個體角色或負責人角色。能獨立完成團隊分配的工作,并有能力組織和協調團隊成員共同開展工作。 |
Web程序設計課程設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畢業實習、移動應用開發實驗、軍事訓練 |
10.溝通:能夠就複雜工程問題與領域專家、技術專家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能夠使用多種形式準确陳述觀點、回應質疑,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
10.1能夠就計算機相關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采用不同溝通策略和方法表述自己的觀點,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掌握口頭交流、撰寫報告、設計文稿的基本能力。 |
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設計、Web程序設計課程設計、大學外語(I-III) |
10.2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對本專業國際研究前沿和産業發展狀況有持續跟蹤能力。 |
畢業設計(論文)、科技論文寫作、大學外語綜合、嵌入式系統實驗、軟件項目管理(英) |
10.3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語言能力,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
大學外語綜合、大學外語(I-III)、第二課堂 |
11.項目管理:熟悉計算機工程項目開發的基本流程,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
11.1熟悉項目啟動、計劃、執行和控制、收尾各個階段,能夠基于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對需求、架構、設計與驗證等進行全面控制,實施有效的過程管理。 |
軟件工程、Web前端技術、形勢與政策、紅船精神青春實踐 |
11.2能夠對項目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與修正,使其符合相關标準與要求,具備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的能力。 |
軟件項目管理(英)、移動應用開發綜合實訓、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畢業設計(論文) |
11.3理解經濟決策方法,能夠針對項目所處的不同階段選擇合适的經濟決策方法,進行有效的成本計算與控制。 |
工程經濟學(信)、軟件項目管理(英)、智能物聯應用開發 |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掌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計算機及相關技術最新資料的基本方法。能夠持續學習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以适應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 |
12.1能夠根據專業發展和社會需求,認識到持續更新自身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
專業導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紅船精神與時代價值、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1-2、國家安全教育、創新教育實踐 |
12.2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計算機科學及其他相關交叉技術的文獻和資料,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能夠根據職業發展需要,持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并能夠接受和應對新技術和新問題帶來的挑戰。 |
智能應用開發綜合實訓、“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産權申請與保護、科技論文寫作 |
三、專業核心課程
數據結構、高級語言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操作系統原理及應用、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軟件工程、Web程序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四、基本學制:四年。
五、畢業最低總學分:168學分。
六、推薦學生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
高級程序員、軟件設計師、數據庫系統工程師、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
七、畢業、學位條件
(一)學生符合以下條件,準予畢業:
1.思想品德考核合格,修完人才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内容,考核成績合格,所獲學分達到最低畢業學分要求;
2.體質測試成績畢業時達到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學生體質健康标準》。
(二)學生符合以下條件,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1.達到畢業條件;
2.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内達到國家學士學位授予條件和《嘉興學院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辦法》規定的要求。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018版)
(專業代碼:080901)
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立足浙江、面向長三角地區,适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與産業用人需求和特點,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國際化視野,能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從事軟硬件産品設計、開發、測試、項目管理、系統運行維護等工作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學生畢業5年後能夠達到如下目标:
目标1:能夠解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複雜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關鍵技術問題,并有正确的判斷思維、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标2:在工程實踐或研究開發中具備社會責任感,堅守職業道德規範,能夠綜合考慮法律、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并能在工程實踐中堅持公衆利益優先;
目标3:具備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養,擁有團隊協作精神,具有有效的溝通、表達和和工程項目管理能力,能夠勝任技術支持、研發、測試、運維等部門的管理工作;
目标4: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行業發展趨勢有前瞻性,能适應IT産業的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具備國際視野,能持續提升個人能力和技術水平。
二、畢業要求
依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标及近年來我國工程教育認證标準的相關要求,确定本專業的畢業生要求為:
1.工程知識:能夠将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計算機專業知識用于解決計算機領域的相關複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計算機相關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識别、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計算機領域相關複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計算機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用戶需求的軟硬件模塊和系統,并能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包括計算機科學在内的科學原理,并采用相應科學方法對計算機領域複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綜合多方面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計算機領域複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計算機模拟、儀器設備、專業軟件等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複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計算機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範: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計算機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範,履行職責。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協作展開工作,并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計算機領域複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衆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計算機軟硬件産品研發、測試、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提升計算機專業技能和适應發展的能力。
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标的支撐關系如表一所示。
表一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标的支撐關系
 培養目标 畢業要求 |
能夠解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複雜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關鍵技術問題,并有正确的判斷思維、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在工程實踐或研究開發中具備社會責任感,堅守職業道德規範,能夠綜合考慮法律、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并能在工程實踐中堅持公衆利益優先 |
具備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文素養,擁有團隊協作精神,具有有效的溝通、表達和工程項目管理能力,能夠勝任技術支持、研發、測試、運維等部門的管理工作 |
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行業發展趨勢有前瞻性,能适應IT産業的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持續提升個人能力和技術水平 |
1、工程知識 |
√ |
|
|
|
2、問題分析 |
√ |
|
|
|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 |
√ |
|
|
|
4、研究 |
√ |
|
|
|
5、使用現代工具 |
√ |
|
|
|
6、工程與社會 |
|
√ |
|
|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
|
√ |
|
|
8、職業規劃 |
|
√ |
|
|
9、個人和團隊 |
|
|
√ |
|
10、溝通 |
|
|
√ |
|
11、項目管理 |
|
|
√ |
|
12、終身學習 |
|
|
|
√ |
三、主幹(核心)課程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及體系結構、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操作系統原理及應用、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Web程序設計、移動開發基礎、物聯網雲平台設計與開發、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四、基本學制:四年;在校學習年限(含休學時間)為3-6年。
五、畢業最低總學分:165學分
六、實踐教學體系和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表
本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由課内實踐教學(實驗/實訓、多種形式教學)、通識教育集中實踐教學、專業課集中實踐教學、公益服務、第二課堂等組成。
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1.課内實踐教學(實驗/實訓):實驗内容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執行,參考理論教學課程進行排課,排課地點安排在機房進行,還需要在實踐教學排課系統中進行排課,并要求分批次和分組等應遵從學校、學院實踐教學的相關規定,執行時間原則上在本課程教學起止教學周内完成。
2.課内實踐教學(多種形式教學):教學内容與形式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執行,由任課老師在實踐教學排課系統中進行排課。執行時間原則上在本課程教學起止教學周内完成。
3.獨立開設的多種形式教學:教學内容與形式按照課程教學大綱執行,由任課老師在實踐教學排課系統中進行排課。執行時間原則上嚴格按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周數完成任務。
4.專業課集中實踐教學:其中課程設計與綜合實訓課程應安排在相關聯課程的同一學期結束的假期一周内或滞後一學期執行,在與相關聯理論課同一學期開課的實驗課,安排應考慮理論課程教學進度,通過實踐教學排課系統排課,實際執行以實踐教學排課系統的排課課表為準(教務系統大課表排課僅給出教學起止周)。頂崗實習時間為8周,安排在第七學期的第7-14周;畢業實習時間為8周,安排在第七學期的15-18周及第八學期的1-4周完成;畢業設計選題在第七學期開始則可安排或根據學校相關規定執行,畢業設計過程材料應在第七學期完成,畢業設計是在第八學期進行。
5.通識教育、軍事訓練、第二課堂等實踐教學環節: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和安排執行。
七、全英語(雙語)課程、校企合作課程
(一)雙語課程
機器學習及應用、Java EE應用開發、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新技術專題。
(二)校企合作課程
準職業人導向訓練、職業定位與發展、創業基礎(計)、求職能力提升、移動開發基礎、移動開發高級應用、傳感器原理及應用、RFID原理與應用、雲數據中心基礎、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智能網關設計與開發、物聯網雲平台設計與開發。
八、推薦學生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
軟件設計師、嵌入式系統設計師、數據庫系統工程師、系統集成項目管理工程師。
九、畢業、學位條件
(一)學生符合以下條件,準予畢業:
1.修完人才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内容,成績考核合格,所獲學分達到最低畢業學分要求;
2.體質測試成績畢業時達到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學生體質健康标準》。
(二)學生符合以下條件,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1.達到畢業條件;
2.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内達到國家學士學位授予條件和《嘉興學院學士學位授予工作條例》(2018版)規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