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孔乙己文學”火了,“學曆不僅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絲”,這樣的話題在網上引起熱烈讨論。面對當下的就業困境,畢業生紛紛自嘲自己是“現代版孔乙己”,即受過高等教育,卻因為找不到心儀的工作而感到困頓和苦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學曆、放下身段,去接受那些雖然沒有太多學曆門檻限制,但看起來不夠“體面”的工作。
2023年高校畢業生達1158萬多人,創曆史新高,整體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此背景下,當代青年以“孔乙己”自居,并不是堕落與消極,其本身是一種自嘲和無奈,也是一種共情與思考。其實,孔乙己的長衫并不可怕,真正的問題是,如何讓當代青年的“長衫”體面地穿上,抑或是痛快地脫掉?
一、脫下“讀書無用”的“思想長衫”,請給自己一些沉澱的時間
“讀書不一定能前程似錦,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讓你出言有尺,嬉鬧有度,說話有德,做事有餘...”2022年6月,一夕爆紅的董宇輝,如果沒有過硬的知識儲備,說不出那些觸動人心的“金句”,如果不願脫下長衫求變,也許他現在還是一名郁郁寡歡的培訓機構待崗教師。
學曆和知識絕非“長衫”,而一直消極、逃避、不敢面對現實的“讀書無用”思想枷鎖,不會運用知識,才是真正的“長衫”。當代青年請給自己一些沉澱的時間,正确面對逆境,才能厚積薄發。
二、脫下“消極躺平”的“行為長衫”,請給自己一些提升的時間
“低欲望青年”試圖通過“躺平”無作為來對抗生活壓力,認為隻要滿足最低的生存需要就足夠了,這一定程度上是對求職困難、在職艱難、企業苛刻等問題的深切表達,是一種消極應對方式,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目前就業市場的競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青年個體之間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比拼。想要在就業市場具有優勢,把握就業的優先權,應當給自己一些提升的時間,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增強自身的就業競争力,從而在就業市場獲得競争優勢。
三、脫下“焦慮内耗”的“心理長衫”,請給自己一些和解的時間
就業形勢雖不容樂觀,但從黨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宏觀微觀政策競相實施,努力建立公平的就業環境。2022年,教育部全新升級上線了“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旨在“開展全天24小時、全年365天不斷線的校園招聘服務”,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2023年,國内新出現18個賽道,涵蓋15個熱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ChatGPT相關的三個領域,就業增長之勢勢不可擋,并且具有強大的納才空間。從2011年起,國家一直在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型企業,挖掘經濟潛力。除去“大廠”,“專精特新”企業也是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多元選擇。
破解就業難困境,一方面取決于多元經濟發展的韌性;另一方面取決于求職者自身。因此,當代青年不必過于焦慮,請給一些時間與自己和解,正确認知、評估自己,選擇合适的目标,才能用充足的動力為之奮鬥。
孔乙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青年對個人和社會有了新追求,當有志青年逐步脫下“讀書無用”的“思想長衫”、“消極躺平”的“行為長衫”、“焦慮内耗”的“心理長衫”,才能站在新時代新賽道上,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