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教師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年4月考察清華大學時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2022年4月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他再次強調“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為大先生,将成為我國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命題。
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輔導員,同時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時常感到重任在肩,勢在必行。曲建武老師曾說:“我打心眼裡覺得天底下最好的職業就是老師,尤其是做一名輔導員,給學生上思想品德課,看着學生們一天天成長,那是一種幸福。”曲老師的話,我感同身受。我們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學生們的積極成長于我們而言,就是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然而,如何更好的做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導師,如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培養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國家棟梁之材,是我們思政輔導員要持續發問的職業命題,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大先生”,便是我們職業道路上的精神引領,我們要做新時代的思政“大先生”。
要想成為思政“大先生”,必須成為“心懷國之大者”。永遠要把教師的使命責任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全局去思考教育的問題和我們自身的責任,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愛國精神和民族精神刻進骨子裡,融入血脈中,記在心坎上。輔導員要以真摯的愛國為民情懷講好新時代思政課,引導青年積極奮進,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要想成為思政“大先生”,必須成為學生成長的“示範者”。新時代的大學生,已經是“00後”一代,他們有着不同于“80後”和“90後”的性格特點,他們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又有着獨立思考的精神以及普遍的創新意識。同時他們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我們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踐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格言。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樹立高尚的師德師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榜樣,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要想成為思政“大先生”,必須成為腳踏實地的“實幹者”。當前我國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我們要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培養人才,新時代的新命題對輔導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嚴謹治學,深入調查,研究真問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斷夯實理論基礎,不斷提高實踐能力,才能不斷增強育人能力。